宜花東自由軟體計畫

Google 網上論壇
訂閱 宜花東自由軟體走廊台東區
電子郵件:
造訪此群組

台東區訊息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NK5-3 What is Web2.0


2007年7月的資訊社會研究(13)期內,正巧有中央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的蘇建華,針對Web2.0做了1百多頁的發展介紹,閱讀完相關的期刊資料,回頭在思考這幾年網路界的大事....eBay以31億美金收購Skype,Google以16.5億美金收購YouTube,雅虎收購無名小站....引發話題只有這些嗎?
只燒錢不賺錢 矽谷陷入Web 泡沫2.0?
人類發展歷程經歷幾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陶器時代過渡到金屬器時代,從農業時代過渡到工商業時代....以唯物史觀的說法,時代的演進是因為『新工具』的誕生,新工具的普及,改變了人的習性,改變了人的認知能力,改變了結構,改變了社會....
Web2.0是什麼?它是一個發展中的新工具,它是ICT產業發展的統稱,它是走入我們生活中的改變,它聚集集體智慧開創新局,未來,有能力精確處理龐大資訊流的人(機構),將能左右新的時代,Google的發展是個例子,下例是號稱第四代搜尋引擎的Eurekster:
Web 2.0@US : Eurekster swicki - 打造專屬的迷你搜尋引擎
Eurekster Swicki Home
站在教育的立場,如何引導學生接觸四面八方的資訊流,可以進行分析與處理,並擁有做出判斷的能力是我關心的方向,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未來網路就像是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吸取所有接觸它的人的精力,能將這股力量為己所用,方能脫穎而出,不然,則成為別人的成功的基石,運氣好,還可以分一杯羹....
以我的經驗為出發點,我認為Web2.0的發展是偏遠地區學生突破不利因素的契機,偏遠地區基礎環境如能同步成長,這批兒童將可獲得與都會區競爭的機會,要完成此一理想,與其討論Web2.0在教與學上的應用,不如再來討論Web2.0(這裡泛指概念)如何成為公平的基礎,這裡提出兩個重要議題:
一、訊息處理引發的問題
邁入資訊社會的新倫理挑戰-一個由資訊處理角度的分析
重要的在於智慧財產權、網路倫理問題,如何有符合網路時代的規範並建立網路世界的秩序是需持續注意的。
二、資訊近用
Web 2.0與數位落差之淺見
問題在於使用資訊的機會(環境),如果Web2.0概念是未來趨勢,與其投資Winmax,不如再來思索網路環境的投資與普及是誰的責任。

2 則留言:

我心飛行 提到...

我覺得任何的新媒體的出現或許可以為教育注入新的契機,體現更新的教育方法,但要完全排除舊有的教育方式可能還有段路要走,畢竟遠距或非同步教學在實行上還是有其條件的--重要的是主動求知的心態.

Unknown 提到...

這跟我對數位落差的看法有關,基本上我不認同用有無電腦、有無上網的調查來解讀區域或不同群組間的數位落差情形,畢竟前幾年高喊的知識經濟時代並不是普遍性的存在,比較極端的說法但比較好瞭解我的想法是:數位落差對菲律賓的尼格利陀人(在山地中進行單純的採集和狩獵)有無意義??
因此,教育不該成為後天加劇落差的推手,公平的機會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