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東自由軟體計畫

Google 網上論壇
訂閱 宜花東自由軟體走廊台東區
電子郵件:
造訪此群組

台東區訊息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可攜式行動裝置研習介紹

更新了檔案,影片除了在教學中使用用,用來當研習活動的介紹也不錯: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社群網路發展的反思

靠一群人創造出來的價值,價值到底在哪?一直讓我百思不解,透過網絡(通訊錄?好友名單?)的連結產生幾何倍數的成長,這種手法,在網路還不盛行的時代就出現過,它叫老鼠會,或者可以稱呼為直銷。
社群網路的發展=網路的直銷行為
思考社群網路的價值,偶然間發現一篇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Web 2.0 網站的用戶流失率怎麼會高得如此驚人?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螢幕錄製教學資源

走這條路的人好像都很寂寞,推薦一下澎湖人NO1系列網站:
澎湖人No1自由軟體交流網

澎湖人No1影音教學網


  • Camtasia3.0教學
  • Wink2.0安裝使用教學

    自由軟體是好的,可惜無法走近一般使用者(一般使用者無法走近它?),問題到底在哪裡?
  •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HW10 老師的釣竿在哪裡?

    20年代末期,知識時代的觀念,對企業而言,改變管理思維,進行有效的知識散佈,是企業的生存之道,維持有效的競爭力,知識管理系統導入企業,e-learning模式產生。
    當e-learning進入校園,產生的是什麼?
    聽完Dr. Liu 的第二次訪談內容,思緒再回到台東縣國中小的現況:

    1、各種不同的平台擁有不同的資源,龐大的資訊難以有效搜尋。(SCORM理念是口號嗎?還是本位主義作祟?)

    2、基本問題解決了嗎?(下文轉載自91年6月10日聯合報)
    當電視鏡頭掃過台北市小學生興高采烈地展示他們的電子書包,此情此景,若是屏東山地部落、澎湖望安、或蘭嶼的國小學生看了,會是什麼心情?
    在資訊時代,資訊的豐寡和取得的速度決定了一個人的競爭優勢。然而,由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一個偏遠地區的孩子成為資訊貧者的機會就要遠大於都會區的孩子。當越來越多的教學情境透過新資訊科技傳遞和建構,在強調知識至上的時代,不僅社會上的不平等無從消弭,資訊富者與貧者之間的差距反而擴大,形成了數位落差。
    透過電子書包,台北市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師進行互動式數位化學習,可以透過電腦隨時上網查詢資訊,甚至與陳總統對談,但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呢?
    三萬五千元一個的電子書包,就和電子化政府的服務一樣,受惠的主要是都會地區、較高教育程度及較高收入的資訊富者。唯有政府致力縮減數位落差,才能補救資訊社會中的新貧富差距。能夠跨越數位落差,社會競爭機會的公平性才會增加。問題是,如果教育投資的城鄉失衡不能改善,偏遠地區的學校就和學童一樣,都是資訊窮人,怎能承擔起縮短數位落差的責任?
    連台北市教育局都坦承,資訊科技設備成本高昂,是推動北市校園教學學習全面數據化的最大障礙。試問,那些連自主財源都不足以支應人事開銷的縣市,連每月數百元營養午餐費都交不出來的家庭,又有何能力跨過這道數位鴻溝?
    當台北市小學生個人的迷你電腦螢幕出現「蘭嶼的小朋友回贈一條飛魚乾」的童言趣語時,連窄頻上網都嫌負擔沉重的蘭嶼小朋友,怎能奢望這種在教室內就能無線上網遨遊網路世界的樂趣?只有縮減城鄉間的資訊教育資源差距,讓電子書包能在台灣各個角落的小學同步普及,跨過這樣的數位落差,才能成就一個沒有資訊貧富差距的社會。

    3、(傳播者+創造者)-遵守智慧財產權=?

    答案我們都已經知道了,下一步呢?

    HW9-1 訪談資深前輩


    藉著出差到花蓮參與宜花東自由軟體走廊工作會議的路途上,在車上訪問了投入台東縣資訊教育的老前輩:卑南國中的張居正老師,外貌上看起來還算年輕,沒想擔任教職已經30年了…….以下是對話的紀錄整理:
    1、怎麼會投入資訊教育?
    在省教育廳還在的時候,大概是民國70幾年吧,在台北的教師研習中心辦理行政電腦化課程,因為我是生物老師,校長和主任可能認為和科技比較有關,就派我去了,那時候的電腦不像現在是IBM的架構,還有Apple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點陣式的印表機,在晚上要印學生成績,聲音很大聲,怕吵到人,就用棉被把印表機蓋起來,你知道PE2和倚天嗎?以前很麻煩,要下很多參數,現在方便多了。那時候台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放假時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心得,後來有網路了,我們還成立了沙城BBS站,現在想想,那時候還蠻有趣的。
    2、可以分享一下台東縣資訊發展的歷程嗎?
    政府推動行政電腦化已經很久了,那時候東河鄉做的不錯,也獲得很多補助,外縣市都會來觀摩………..略。
    3、你覺得資訊科技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知道CAI嗎?民國80幾年的時候,省教育廳也集合的很多的人力,開發了很多CAI的軟體,有點像遊戲,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資訊融入教學吧,你覺得有用嗎?
    先不要說學生,你覺得老師的能力夠嗎……略。
    4、你有使用遠距教學的經驗嗎?
    你是指教學生嗎?用視迅的那種我沒用過,學生都要到學校上課,假如是你說的非同步哪種,我倒是有用(備註:請見卑南國中網站),在網站上放學習資料,讓學生討論,不過成效有限,卑南的學區雖然是在台東市,可是我們是在郊區,有能力的家長都讓學生轉學了……略。
    教育局的遠距教學中心我有用過,現在好像有很多學校開設遠距教學的進修,等有時間我會試試。

    延伸問題:
    1、小朋友都來學校上課,國中小教師如何利用遠距教學?(總不能當停課的備案吧?)
    2、國中小一般網站都有非同步教學功能,如何有更好的效果?
    3、教師使用遠距教學自我學習有無更有效策略?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遠距教學?象徵性的意義還是實質性的意義?

    我對遠距教學的定義:打破距離與時間的限制,進行教學活動。
    在表達我的看法前,先聽聽大家的想法。
    下文出自96年9月23日 53頻道 民視異言堂:
    位在高雄縣桃源鄉的「桃源村」,是個典型的原民部落,地處偏遠,光是單趟到平地市區的車程,就得要兩個多小時,尤其山路碰上下大雨又必定坍方,加上經濟狀況普遍不好,與外界接觸並不容易。不過,最近當地的小朋友,透過了學校的「網路視訊」設備,毫無障礙的跟平地學校連絡交誼,甚至還把觸角延伸到日本的小學,不但在這樣的網路交流中認識了日本文化,也把自己布農族的文化特色,介紹給日本學生。他們感受到了數位,不但讓學校沒有圍牆,世界也沒有了國界。
    影片1:

    影片2: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可攜式行動裝置

    可攜式行動裝置?好像是很高級的設備,擁有它,你可以將自己的檔案帶著走,你可以確保不同地方的電腦都有你要用的軟體,大家都擁有它,電腦管理人員只需負責提供Win作業系統、穩定的網路環境.....
    好處:
    1、節省管理人員維護時間,系統使用派送或復原(再生卡、保護卡)即可。
    2、覺得不用Win系統而使用Linux桌面環境太冒險,又想擁有行動力。
    3、遵守智慧財產權規範,不使用永久試用版軟體。
    4、......

    好像不錯,要多少錢?
    你的隨身碟多少錢,硬體設備費就是多少,以台東縣為例,全縣教師約2200人,採購4G隨身碟,一支約900元,全縣教師配發一支,共計1,980,000。
    2200人的Microsoft Office授權要多少?

    心動嗎?
    更多資訊,請見:COSA 可攜式應用環境網站

    不是Microsoft不好,只是投資可以在更迫切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