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東自由軟體計畫

Google 網上論壇
訂閱 宜花東自由軟體走廊台東區
電子郵件:
造訪此群組

台東區訊息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以Web 為主體思考的桌面系統

介紹一個網站:一個陷入電腦資訊技術的哲學家
隨著網路的普及與生活化對使用電腦習慣產生的衝擊,這是我關注的科技發展:從Web Browser與3D技術發展看未來桌面系統的挑戰,文章看起來有點硬,下面這個例子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

下文來自Mobile01網站,分享的文章很有趣:Google大神附身小企業,25GB 信箱+線上辦公室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不知道誰該看

唉!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HK7 資訊代理人的思維

資訊代理人的思維模式是我論文的一部份,供大家參考,桌機的音效有點問題,請見諒:
按這裡前往

感想:
1、Google的部落格支援影像與影片上傳,但不支援mp3格式(聲音)上傳,這對沒有主機管理權限的人的確造成不小的困擾,我想這可能是類似Podcasting功能網站出頭的原因(不知其他單位的部落格是否也是如此?)
2、link的確是Web2.0重要的精神....*_*
3、還是自己架主機吧,不過如何讓網路上的人找到自己(社群),可能是最傷腦筋的問題。
4、連線品質不好....
我的方法:
1、根據明哲的介紹,到Mypodcast註冊,取得網路空間。
2、下載MyPodcastRecorder到電腦中並完成安裝。
2-1利用這套軟體錄音,錄完後直接上傳到Mypodcast申請的網路空間。
2-2利用這套軟體open(開啟舊檔)的功能,將已經用其他方式錄製好的mp3檔案上傳至Mypodcast申請的網路空間。(MyPodcastRecorder錄製的mp3格式不知為何?不然拿來放置訪談錄音檔也不錯)
好用錄音軟體Audacity推薦
1、維基上的說明
2、官方網站
3、免費,具有繁體中文介面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瀏覽器走天下

如果Web2.0是網路使用概念上的突破與成長,利用瀏覽器達成Web OS的構想,我把它當成資訊科技發展的下一步,相關文獻與想法陸續整理中,也請大家提供您的想法。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NK5-4非同步教學之我見與彙整

非同步教學的好處:
基於工作因素,非同步教學給了我喘息的時間,1104上午恰巧要召開台東縣ICT學習環境示範點說明會,正在煩惱該如何是好....讓我少請了一次假^_^,不過透過網路得到延伸資訊很多,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在瀏覽相關的影片上。
預告:遠距教學的好處:
1108我出差,一邊開會一邊視迅上課,可以少請一次假....*_*
1122那週我出差一禮拜,那時一邊參加研習一邊視迅上課,又可以少請一次假了....*_*

彙整
一、大家都認同,只要課程與教材經過編排,非同步教學也可以達到教學目標,而且需要花更多時間在『上課』。
二、以道雄的話做小結:
1.主動的精神--因為這樣的學習並沒有教師、同學在旁督促,因此需要自己安排學習的進度及規畫自己的學習時間,也就是說要很有定性才可勝任學習。
2.積極的態度--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或難解的問題,就需要自行去排除或主動的請求老師及同學的幫助。且要積極的去尋求各種資料,以完成學習。
3.完善的協同合作--這次的學習中,除了有個自的作業外,也有需要整合其他同學意見及心得者,所以這就考驗著我們彼此的默契及相互的協助合作。
4.7-11--不管是老師或同學,大家隨時有空上網就可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不斷且隨時在進行的,好的方面是學習不中斷,消極的說是壓力有點大。

完整彙整資料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NK5-3 What is Web2.0


2007年7月的資訊社會研究(13)期內,正巧有中央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的蘇建華,針對Web2.0做了1百多頁的發展介紹,閱讀完相關的期刊資料,回頭在思考這幾年網路界的大事....eBay以31億美金收購Skype,Google以16.5億美金收購YouTube,雅虎收購無名小站....引發話題只有這些嗎?
只燒錢不賺錢 矽谷陷入Web 泡沫2.0?
人類發展歷程經歷幾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陶器時代過渡到金屬器時代,從農業時代過渡到工商業時代....以唯物史觀的說法,時代的演進是因為『新工具』的誕生,新工具的普及,改變了人的習性,改變了人的認知能力,改變了結構,改變了社會....
Web2.0是什麼?它是一個發展中的新工具,它是ICT產業發展的統稱,它是走入我們生活中的改變,它聚集集體智慧開創新局,未來,有能力精確處理龐大資訊流的人(機構),將能左右新的時代,Google的發展是個例子,下例是號稱第四代搜尋引擎的Eurekster:
Web 2.0@US : Eurekster swicki - 打造專屬的迷你搜尋引擎
Eurekster Swicki Home
站在教育的立場,如何引導學生接觸四面八方的資訊流,可以進行分析與處理,並擁有做出判斷的能力是我關心的方向,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未來網路就像是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吸取所有接觸它的人的精力,能將這股力量為己所用,方能脫穎而出,不然,則成為別人的成功的基石,運氣好,還可以分一杯羹....
以我的經驗為出發點,我認為Web2.0的發展是偏遠地區學生突破不利因素的契機,偏遠地區基礎環境如能同步成長,這批兒童將可獲得與都會區競爭的機會,要完成此一理想,與其討論Web2.0在教與學上的應用,不如再來討論Web2.0(這裡泛指概念)如何成為公平的基礎,這裡提出兩個重要議題:
一、訊息處理引發的問題
邁入資訊社會的新倫理挑戰-一個由資訊處理角度的分析
重要的在於智慧財產權、網路倫理問題,如何有符合網路時代的規範並建立網路世界的秩序是需持續注意的。
二、資訊近用
Web 2.0與數位落差之淺見
問題在於使用資訊的機會(環境),如果Web2.0概念是未來趨勢,與其投資Winmax,不如再來思索網路環境的投資與普及是誰的責任。

NK5-2-2群組概念+文書處理=Web OS的文書處理軟體


看完這段影片,讓我想起過去的經驗:
1、多年前還在服役時,長官要求研究word共同編輯的功能....
2、在稱之Web1.0的時代,我們透過網頁編輯軟體製作網頁,上傳到伺服器,當資料要修改時,我們必須重新編輯網頁,再一次上傳到伺服器....所以在那個時期,網頁的更新率不高,對公司的價值,網頁往往是廣告的延伸而已,透過cgi程式的運行,能有留言版等功能已經是非常好的了,而且基於安全與技術考量,網頁通常由一個人維護,在學校,那種人叫網管*_*....隨著時代的演變,進入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在網站架設上也出現了重要的變革(當然,達到這個發展還有許多背景因素),CMS系統,所謂的知識管理平台油然而生,取代了一般的網頁,如XOOPS,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與即時更新的需求,網管人員只要負責網站的架設與帳號管理,網站內容的部分就可以由不同群組的人負責不同範圍。
綜合上述兩點經驗發現,網路現階段的發展並不是憑空出現,我認同臨界點的說法,當使用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必有所突破,突破的動機源自人性(懶?)....
舉個公司的產品當例子:非廣告
另一個曾經火紅的名詞:EIP介紹

  • 當只是單純的分享文件時,我們有許多軟體可以選擇,如果要共同編輯呢?wiki是一個辦法,但是現階段那看起來像網頁,跟現在使用者的經驗不合,Google Doc功能是依使用者現有基礎的線上文件編輯系統,使用著可以用它取代一般單機安裝的文書處理軟體:我製作的研習講義
    隨著M化時代的到來,Web OS(網路電腦)概念應該捲土重來,,看來,在這方面,Google已經站穩了腳步。
    相關文章分享:
    微軟對網路電腦的評論
    來自基維百科的資料
  • NK5-2-1開放原碼運動的延續


    在這裡分享一些自由軟體議題,我認為開放原始碼的理想、精神對網路的發展也有其他方面的貢獻,創建CC是一個例子而已: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
    蔡志浩推廣開放原始碼軟體的經驗分享
    開放式課程計劃
    台灣開放原始碼軟體社群網站
    自由軟體理念對創作與版權的審思
    所有的狗去天堂活動中心: 創用CC

    NK5-1教育不該成為數位落差的推手



    多年前電子書包議題曾風靡一時,2002 年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和南湖國小合作進行「電子書包到校實驗方案」,造成教育界不少震撼:
    「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簡介
    e天下網站-電子書包登場誰抓得準500億商機?
    電子書包與平板電腦
    可惜,最後無疾而終,龐大的經費是理由之一,但和賤保費藥價1年150億的差額比起來,經費不足只是政策執行不力的藉口,在我的角度看來,在台灣,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推展,往往是加劇數位落差的推手:
    電子書包與數位落差
    民國91年,我在台東縣特偏地區任教,電腦教室是K-6-2 350的等級,全社區擁有電腦與網路的家庭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手機訊號有死角,ADSL是替代方案....
    時至今日,資訊通訊科技的發展到達了一個臨界點,這幾年累積的能量足以改變現況,我思索著,該如何透過教育的力量預防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再度發生....
    教育是彌平落差的方法,強化國力的投資,當第一線教師也不知該為何而戰、為何而堅持時,責任到底在誰身上....

    NK4-3回應HORIZON REPORT:觀察科技第三項

    隨著網路的普及,電腦(資訊設備)的發展走向M化(行動化mobilize),各家大廠無不投入這項新領域市場的研發或改善舊產品以符合時代需求。Digital Chaos內有需多說明,這說明現在是處於產品的創新階段,早期使用者的態度將決定未來的市場。
    下圖源自癮科技:數位戰士

    這個新的發展我稱呼為『後PC時代 Post-PC Era』:是以網路應用為主,各種電子設備也將具備上網功能。網路通訊的兩大特色為「無限」與「無線」。「無限」指得是上網的工具與應用將無所限制,「無線」代表的是人們將慢慢遠離有線傳輸。在後PC時代,網際網路將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網路使用者不一定要透過個人電腦上網,STB、掌上型電腦、行動電話等電子產品亦可以提供上網功能,這是個人電腦功能被取代的例證之一,無線傳輸的方式,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上網並傳輸資料。
    相關論述如下:
  • 後PC時代與我國資訊家電產業的未來
  • 後PC時代台灣科技製造業何去何從
  • 《數位之牆》行動裝置
  • NK4-2回應HORIZON REPORT:重要挑戰第三項

    智慧財產權的存在目的在給予智慧創造者有限期間的獨佔權,以鼓勵創新的研發(金錢),在講究『互動』、『分享』與『社群』的開放時代中,智慧權如何不會成為絆腳石?

    Creative Commons Taiwan ! 用善意換取善意

    相關案例:
    錸寶與悠景OLED侵權糾紛初步剖析
    「觀看 HTML 原始碼」是侵權行為?
    媒工之家- "版權爭議"相關書籤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NK4-1回應HORIZON REPORT:關鍵趨勢第五項

    維基百科的成功是集體智慧下的產物,也具體展現Web2.0背後所蘊藏的力量,網站擁有者該如何看待背後的力量是我關注的問題,提供兩個例子來說明:
  • 商機?網路上的藍海策略發展模式?
    案例:UrMap你的地圖網
    說明:提供地圖、地標、導航等服務,你可以自建地標或地址(需管理者審核),未來可直接與地標上商家的對話(交易?)
    問題:商機,培養使用者,使用者成為公司創造與掌握新需求的資產,對使用者而言,這是互利還是被利用?
    備註:
    「藍海策略」是在於創造沒有競爭的市場空間,它不是在面對競爭,而是超越競爭,打破價值與成本抵換的觀念,創造與掌握新的需求,同時整個公司的活動,則配合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並透過創造有效需求,進行價值的差異化,亦即創造最大的消費者剩餘,進而產生比較大的生產者剩餘。
    相關議題:
    反無名小站的訴求下一個無名小站已死
  • 三人行必有我師?
    案例:Yahoo!奇摩知識+
    說明:Yahoo!奇摩知識+ 是一種新型態的網路資訊交流服務,提供使用者面對日常生活、學習或專業方面的疑問,可以向其他網路使用者請教,或是回答其他使用者提問的一種服務平台。
    問題:如何處理不當的言論與資訊,減少網路垃圾,產生正確的搜尋是各服務提供者要面對的問題,維基百科從當初的大家可以編寫到目前的各項管制措施足以說明集眾人智慧必須面臨的挑戰,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除了由發問者認定最佳解答外,也建立了具體規範
    相關議題:
    資策會 - Web 2.0法律觀測站精修班

    政府及相關部門準備好因應Web2.*的巨浪嗎?各項配套措施在哪?巨浪已經來了*_*
  • THE HORIZON REPORT


    由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和 the 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 (ELI) 所共同進行的 Horizon Project 在 2007 年的報告中提出了未來5年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關鍵趨勢 (key trends)、重要挑戰 (critial challengs)與觀察中的科技 (technology to watch) 三部分提出了預測:
    原文
    台東大學林孟芬教授的導讀


    個人的片段翻譯如下:
  • 關鍵趨勢第五項:
    集體智力和非專業群眾的見解正推展至學術界。業餘的學者正用考量在學術性辯論推理上如果不總是在稱重專家的意見,像網站維基百科一樣將引起很多專家的見解被重新討論。而愛好和熱中者正忙於資料收集和實地考察,同時在實地從事許多真正的貢獻的,他們正鼓勵形成學術性辯論著作—並且將執行它。並立的問題如何解決將一致是高等學校智慧的共識。
  • 重要挑戰第五項:
    再度被強調關於合作的學習的重點正推向教育社區發展相互作用和評價的新形式。合作的工作延續是學術活動的構成要素。當教育社區正發現連結方法並且提供使用社會聯網工具時,社會聯網的現象是對這項挑戰的直接的回應。在虛擬世界裡的合作的經驗,大量多人的比賽和新興形式的學術性工作也即將出現。
  • 觀察中的科技第三項(Mobile Phones)
    行動裝置帶來的便利性可讓學生快速存取,不過學生所使用的工具不同經驗範圍也不同,像是行動電話,已不再只是聲音的傳播工具,可以儲存音樂、影片、照片與同學分享。
    這是筆者關注的焦點,這項科技的成長建構在資訊基礎建設(網路)的完備與產品研發科技(電池、散熱、微型化)的突破上。在台灣,已經到了關鍵的地步,網路上有3.5G行動網路與WINMAX寬帶無線技術之爭;產品上有UMPC(如R2H、U60等)、小電腦(類似OLPC或Classmate PC,在這以Eee PC為例)與Mobile Phones(智慧型手機,如Windows Mobile系列、Google手機與Nokia N800系列)等同質性高產品生產。
    在這項觀察科技中,重點是在Mobile(行動化mobilize),籍由行動通訊技術讓需要得到資訊的人可以真正隨時隨地得到訊息,不受空間的限制。因此,獨厚Phones似乎不妥,將這項改成Mobile Tools較為恰當,以上為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