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出差到花蓮參與宜花東自由軟體走廊工作會議的路途上,在車上訪問了投入台東縣資訊教育的老前輩:卑南國中的張居正老師,外貌上看起來還算年輕,沒想擔任教職已經30年了…….以下是對話的紀錄整理:
1、怎麼會投入資訊教育?
在省教育廳還在的時候,大概是民國70幾年吧,在台北的教師研習中心辦理行政電腦化課程,因為我是生物老師,校長和主任可能認為和科技比較有關,就派我去了,那時候的電腦不像現在是IBM的架構,還有Apple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點陣式的印表機,在晚上要印學生成績,聲音很大聲,怕吵到人,就用棉被把印表機蓋起來,你知道PE2和倚天嗎?以前很麻煩,要下很多參數,現在方便多了。那時候台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放假時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心得,後來有網路了,我們還成立了沙城BBS站,現在想想,那時候還蠻有趣的。
2、可以分享一下台東縣資訊發展的歷程嗎?
政府推動行政電腦化已經很久了,那時候東河鄉做的不錯,也獲得很多補助,外縣市都會來觀摩………..略。
3、你覺得資訊科技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知道CAI嗎?民國80幾年的時候,省教育廳也集合的很多的人力,開發了很多CAI的軟體,有點像遊戲,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資訊融入教學吧,你覺得有用嗎?
先不要說學生,你覺得老師的能力夠嗎……略。
4、你有使用遠距教學的經驗嗎?
你是指教學生嗎?用視迅的那種我沒用過,學生都要到學校上課,假如是你說的非同步哪種,我倒是有用(備註:請見卑南國中網站),在網站上放學習資料,讓學生討論,不過成效有限,卑南的學區雖然是在台東市,可是我們是在郊區,有能力的家長都讓學生轉學了……略。
教育局的遠距教學中心我有用過,現在好像有很多學校開設遠距教學的進修,等有時間我會試試。
延伸問題:
1、小朋友都來學校上課,國中小教師如何利用遠距教學?(總不能當停課的備案吧?)
2、國中小一般網站都有非同步教學功能,如何有更好的效果?
3、教師使用遠距教學自我學習有無更有效策略?
2 則留言:
張老師也是我的啟蒙教師之一,知道他還在工作崗位上奮鬥,真感到非常的佩服。
遠距教學原本是因時空上的限制所衍生出的另一種教學方式,而今彷彿卻變成了未來的主流一般,想想廣播及電視教學出現時,在當時代的評價及期待又是怎樣?我的想法是--這又是一個工業社會下對時間壓縮的另類產物。
老師在上課前須將各種的考量完全熟練,如果突然有了非期望的現象出現,以前的教學可以用下堂課再講解解釋,可是現在你就要線上立即處理,時間受到了壓縮;學生作業沒交,可以用明天再帶到學校交來塘塞(很好的藉口,又可多出一天的緩衝),但在線上你就得馬上交,除非斷了線(那你也沒辦法上課了)時間又受到壓縮。當大家的時間都被壓縮時,就有了工業社會的那種緊湊感出現,現在有時覺得稍稍緩一下喘口氣,都覺得有很深的罪惡感,因為我又落後別人一大步,學習需要如此的奮力往前衝嗎?那和現在學校強調的空白時間又有所矛盾?如果牛頓在學時沒有經歷兩次的瘟疫而停課回家,是否三大運動定律會依然準時的出現?突然間我也茫然了。
遠距教學的基礎在網路及設備,先不論教材內容部分,網路和資訊設備對教學能帶來哪些創新?有機會大家可以腦力激盪一下。
我玩電腦,不是電腦玩我。
我掌握資訊,不是被資訊淹沒。
彼此共勉之。
張貼留言